■ “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我有什么资格拿出来,在人民面前摆啊……”
■ “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死。”“我情愿牺牲,为全国的劳苦人民、为建立新中国牺牲,光荣,死也值得。”
■ “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工作任务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干好工作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尽孝!”
立功证书,被他默默珍藏60余载,连家人都不曾知晓;
老旧物件,被他细心呵护大半辈子,浸透着对战友深深的思念和缅怀;
向“难”而去,是他身为共产党员的果断抉择,无怨无悔;
奉献精神,是他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也是他给子女一生的精神财富;
95年风雨沧桑、60余载淡泊名利、7年军旅生涯……2019年春夏,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有着71年党龄的陕西籍老兵张富清,感动了华夏大地。
这位老人,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战争年代,他冲锋在前、九死一生,践行着火线入党时的誓言;和平年代,他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
张富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不变的初心。
(一)
2018年12月3日下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
新成立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门外,县委政法委干部张健全,带着父亲张富清的退伍证来到这里,询问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具体要求。
退役军人信息采集需要张富清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他的参军时间、立功情况。
这所有的一切,封存在一只跟了张富清60多年的古铜色皮箱里。一个多甲子,皮箱的锁头早就坏了,一直用尼龙绳绑着。皮箱里有一个布包,珍藏着张富清峥嵘岁月的光荣往事:
布包里的一本立功证书,记录着张富清在解放战争时立下的战功: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一份由彭德怀、甘泗淇、张德生联名签署的报功书,讲述张富清“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
一枚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奖章,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
张健全愣住了,记忆中,他从没听父亲讲过荣立战功的事。张富清的老伴儿孙玉兰也只见过他满身的伤疤:右身腋下,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一大片;脑壳上面,陷下去一道缝……“哪里晓得他立过功。”孙玉兰说。
张富清的每一道战伤,都是他光荣的勋章。60多年来,身边人所知的只有他的战伤。那些功勋在张富清心底,一锁就是半个多世纪。
(二)
2019年5月30日,陕西蒲城县永丰镇永丰革命烈士陵园。
330多名英烈长眠于此。这其中就有张富清老人曾经的战友。
71年前,洛河东岸蒲城永丰的血战,有力地配合了淮海战役,为解放渭北、解放西安乃至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富清所在的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是1948年11月25日晚向永丰城发起进攻的。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张富清立功证书上对永丰战役的记载。
“那天拂晓,我和两名战友组成突击组,抠着砖缝率先攀上永丰城墙。我第一个跳进城内,冲入敌群展开近身混战,战友们打散了。我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突然感到头顶仿佛被人重重捶了一下,缓过神来继续战斗。后来又感觉血流到脸上,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都翻了起来,我才意识到一颗子弹刚擦着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了一道浅沟。”提及永丰战役,老人刻骨铭心……
在这场艰苦的战役中,张富清所在的西北野战军英勇奋战,取得胜利。张富清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不仅永丰战役,自1948年3月参军,8月入党,张富清在壶梯山、东马村、临皋等战斗中始终冲锋在前,九死一生。
有人不理解张富清的深藏功名。
“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我有什么资格拿出来,在人民面前摆啊……”老人哽咽的语调中,透着对战友深深的怀念。
也有人不明白张富清的舍生忘死。
“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死。”“我情愿牺牲,为全国的劳苦人民、为建立新中国牺牲,光荣,死也值得。”老人朴素的话语里,透着深厚的信仰的力量。
任岁月更替,党旗下的誓言,是他勇往向前的动力和始终不变的初心。
(三)
2019年6月11日,来凤县。
一条宽4.5米曲折蜿蜒的通村路连接起百福司镇的安抚司村和高洞村。小雨过后,远处的武陵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山水画。
这条7公里长的路是高洞村通往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担任卯洞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张富清驻村时,这里还没有一条像样的路。
“那时候,我们高洞村还是全公社最偏远的管理区,山连着山,村民出行靠走羊肠小道,交易山货靠肩挑背扛运进运出。”百福司镇退休干部杨胜友回忆道,当年,张富清看到村里的情况就决定“要攻克这个堡垒”“一边领导社员生产,一边发动群众修路,从根本上解决村民吃饭和运输公粮的问题。”
为了修进入高洞村的路,张富清四处奔走、申请报批、借钱筹款,甚至带领大伙儿背着炸药炸开挡路的山石……最终,仅用了25天,7公里长的毛路便修成了。高洞村有了历史上第一条像样的路。
而这只是张富清在来凤县开展的众多工作之一。
时间拨回1954年12月。
风华正茂的张富清从文化速成学校毕业后有多种选择:或留在大城市,开创未来;或回陕西老家,以尽孝道。
然而当组织找他谈话时,他当即决定响应党的号召,去鄂西山区最偏远、最困难的来凤县。“共产党员,要坚决听党的话,党说去哪里,就去哪里。”
从汉中洋县赶来的未婚妻孙玉兰也跟着他去了恩施。
这一去,便是一辈子。
当两人一路颠簸,来到位于武陵山深处的来凤县时,看到宿舍竟连床板都没有,孙玉兰有些发蒙。张富清却说:“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
张富清从不怕苦。来凤的很多干部都回忆说,他总是往最贫困的地方跑得最多,为困难群众想得最多。
三胡区的粮食严重短缺。张富清到了三胡区后,每个月都在社员家长期蹲点,帮助群众搞生产。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他的带动下,三胡区顺利完成了为国家供粮、为百姓存粮的任务。
在农村调研,张富清发现三胡区不少地方农业生产所需的小农具严重不足。他就派人到永顺县请来铁匠,并让其带领本地几名铁匠一起打制农具;为了帮群众修建水渠,他又带着乡亲们,徒步爬山找水源……
1981年,张富清调任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副行长。为了保证把放出去的贷款安全收回来,到了年底,张富清有时干脆打起背包,住到贷款的厂里,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帮助企业抓生产促销售。
从粮食局到三胡区,到卯洞公社,再到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张富清全身心投入建设来凤的工作中,但他却把一个遗憾永远藏在心底。
那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歉疚。1960年初夏,张富清先后两次接到汉中老家发来的电报:第一次,是母亲病危,盼他回家;第二次,是母亲过世,让他回去处理后事。
考虑再三,张富清没有回去。
时隔多年,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工作任务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干好工作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尽孝!”
60余载,时光悠悠,在来凤这片远离家乡近千公里的土地上,张富清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也走进了武陵大山百姓的心坎里。
(四)
2019年5月25日,秦巴大山。
汉中市洋县马畅镇双庙村往日的平静被打破了。
这里,是老英雄张富清的家乡。
1948年,24岁的张富清正是从洋县马畅镇双庙村出发,参加西北野战军,投身革命洪流的。
“张富清出去得早,大伙儿知道他在部队干得不错,但并不晓得他立下这么多战功。”谈起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双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宏感触颇深,“双庙村能出这样的英雄,是家乡人的骄傲。”
而在湖北来凤,与张富清在一栋楼里生活了多年的老街坊们,也不知道他立下过赫赫战功。
他始终以一言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在三胡区工作,时逢三年自然灾害,国家机关精减人员,他劝说妻子孙玉兰辞去供销社的公职。
为了贴补家用,孙玉兰当保姆、捡柴火、学缝纫、打零工,含辛茹苦。
大儿子张建国高中毕业,听说恩施城里有招工指标,很想去。张富清管着这项工作,不但对儿子封锁信息,还要求他响应国家号召,到卯洞公社的万亩林场锻炼。
去年,张富清做眼部手术。他身为离休干部,原本可以选好一点的晶体,但他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用的是3000元的晶体,坚持要用同款。在他心里,“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88岁那年,老人左腿截肢,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他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
……
无惧死生事,独为天下忧。
张富清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险阻,却独怕给组织添麻烦,怕与人民群众脱离。
为人坦荡,境界高远,张富清担得起一个“富”字;勤劳节俭,廉洁奉公,他一生无愧一个“清”字。
他经常教育儿女:“要靠自己的本事考学、工作。”“我没有能力给你们找出路,更不会用公家的权力给你们找工作!”四个子女,没有一个沾过父亲的光。而张富清给他们留下了一笔珍贵无比的精神财富。
(五)
2019年2月底,新疆阿克苏市某红军团。
这里是张富清老人曾服役的原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359旅718团现在的所在地。
一天,该红军团政委王英涛在“359旅后代”微信群里看到一则有关老英雄张富清的信息后,非常兴奋,马上派回家探亲的湖北籍干部陈辑舟和战士吕长明前往来凤县探望慰问。
3月2日上午,当陈辑舟和吕长明走进张富清家时,老人的儿子趴在耳朵上对他说:“这是老部队来的人。”老人听到后,非常激动,马上用一只手扶着沙发站起来,拄着拐杖向他们走来,紧紧握住他们的手,眼泪瞬间流了出来。老人动情地对他们说:“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老战友!”
陈辑舟至今还记得,当天只要一提起王震和359旅,张富清老人就点头、流泪的场景。“老人对部队那份深深的眷恋和情意,已融入他的生命中,让我特别感动。我当时就觉得,自己一定要珍惜在部队的每一天。”陈辑舟说。
27天后,张富清老人给部队来信了。他在信里说,部队培养了我、教育了我,使我成长为一名革命军人,我为有幸成为当年718团的战士而骄傲和自豪!信中,他还鼓励全团的战友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告诉大家只要拧成一股绳,就没有攻不下的碉堡。
“老前辈是我们连出来的,是我们连的荣耀。我当时就想,自己一定要向老前辈学习,和他们一样‘猛打、猛冲、猛追’,不管怎样都要拼尽全力,为小组而战,为连队而战。”年轻战士邹博文说。
陈辑舟记得,那次看望老英雄时,临别,他又一次坚强站起,挺直脊背,向老部队的战友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眼里亮晶晶的。
那个军礼,定会令他终生难忘。因为老人的军礼中,有对部队的深深怀念,有对战友的深切缅怀,也有对年轻的他郑重交付的嘱托。
而在距离湖北近千公里的陕西,老英雄的事迹和精神也激励着、鼓舞着爱游戏(中国) 官方网站入口家乡人。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老英雄张富清始终对党忠诚、不忘初心。他以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矢志奋斗的人生信条,为我们生动诠释了‘英雄’的深刻内涵。”西安市西北中学教师赵炜宏表示。
渭南蒲城县永丰镇党委书记张莉认为,身为基层党员干部,要以学习张富清老英雄先进事迹为契机,传承红色基因,将英雄精神转化为内在力量,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张爷爷身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他的理想和信仰,让他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洋县书院初级中学八年级6班的李林基,质朴的话语里满是对英雄深深的敬意,“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想和张爷爷一样,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在秦巴山间成长,在革命熔炉中历练,在武陵大山奉献一生——张富清,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是战争年代的长城砖,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他是和平年代的大厦瓦,建设祖国,默默奉献。砖瓦虽无声,却守得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新中国走过70年风风雨雨,张富清的岗位、身份一再改变,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
什么是初心本色?什么是使命担当?张富清用一生给出了答案。
(原文链接:http://esb2.sxdaily.com.cn/sxrb/20190613/html/page_02_content_000.htm )
【责任编辑:王新权】
|